今天是俊三實業(yè)
課堂陪伴您的第12天,希望以后每個工作日俊三實業(yè)都可以陪伴您“一起學習,共同成長,把握時代脈搏,奔向光明未來!”
定價是市場營銷學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,也是一個難點。
一個合適的價格能讓營銷效果和市場收益達到最佳的平衡點,也是在考驗一個品牌的溢價能力。
過去我們都是給實體產品定價,做一次性買賣,一次性服務。
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(yè)學會去用“訂閱模式 ”。
就像今天我們要聊到的關于線上視頻平臺,國內有三家平臺愛奇藝、騰訊視頻、優(yōu)酷,它們三足鼎立,你們覺得他們的會員費高嗎?
假如你是決策者,你認為今天線上視頻平臺的定價應該是多少才合適呢?
現(xiàn)任愛奇藝的CEO龔宇,他認為愛奇藝每個月19.8元的會員費太便宜了,只有同行美國網飛Netflix他們收費的五分之一。
也就是美國人每個月收100元人民幣,但是中國只能收 19.8元。
同為專業(yè)生產內容的平臺,愛奇藝的會員收益根本覆蓋不了他們所要購買內容和服務的成本。
怎么辦?要想賺錢,就得漲價。
但是針對于漲價這樣的說法,作為用戶顯然不買賬。
在中國龐大的網民群體中,只有10%的顧客認為視頻平臺的會員費是合理的。
也就是說有9成的顧客認為愛奇藝、騰訊視頻、優(yōu)酷會員費用價格還是高了。而且很多人還認為愛奇藝的會員費本身就比同行兩家要高,內容質量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好。
你還要收網飛的價格可以啊。你要先做出網飛的內容來啊,不然誰樂意花錢慣著你?
你敢漲價,我就敢不續(xù)費,我就跑到騰訊,或者到優(yōu)酷去。
但問題是,當這些人跑到騰訊和優(yōu)酷去,就一定體驗更好,內容更滿意嗎?
實際上,這三家平臺今天叫五十步笑百步,大哥也別笑二哥、三哥。根據(jù)三家財報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9年愛奇藝全年虧損 103億,騰訊視頻虧損30 億,優(yōu)酷更慘,虧損 105億。
這么大的虧損從哪里來的呢?
一方面是他們商業(yè)模式受到了挑戰(zhàn)。
會員+內容是今天國內三大視頻平臺的主流模式,通過為用戶提供優(yōu)質的內容,各種電影、各種電視劇、各種短片來吸引用戶購買會員。
這種商業(yè)邏輯看上去很簡單,而且有點向電影行業(yè)靠攏,但是,他們又缺少了電影行業(yè)當中多級角色共同分攤風險的結構。
從前期制作的贊助,到后期的發(fā)行、院線各方面的分擔。
重要的是,電影是一次性服務,視頻平臺是“訂閱模式 ”,需要長久的內容支撐。
只有成為爆款的內容,才能實現(xiàn)持續(xù)的盈利。
而想打造爆款作品只有不斷投入高昂的成本去試錯,推出符合用戶的審美,迎合大眾喜好的作品,才能吸引更多用戶購買會員。
在前期投入的成本,特別高昂,而且隨時可能出現(xiàn)虧損。
另一個方面是競爭格局下的資本壓力。
愛奇藝、騰訊視頻、優(yōu)酷是難兄難弟,同時也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,稍有不慎用戶就會轉向別的平臺。
用戶對單一平臺的粘性并不高,對內容的忠誠度更高,只有好的內容才能吸引大家購買會員。
但優(yōu)質的內容有時候可遇而不可求,就像是詩仙李白,那也不是每天都能寫出名傳千古的好詩。
而且我們的用戶也不是古人,用戶的審美每天都在變化,你只有不斷去試探,去試錯才能挖掘出他們的喜好。
但試錯是需要成本的,這三家專業(yè)內容平臺,從創(chuàng)作到拍攝到宣發(fā),每天花錢如流水,但能收回來多少,這誰也保證不了。
特別是在這幾年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娛樂化的工業(yè)流水線作品越來越多,高質量能打動人的作品越來越少。
其中有資本盈利的壓力,也有市場環(huán)境的原因。
從行業(yè)層面上來看,三大專業(yè)視頻平臺不僅面臨著短視頻平臺的降維打擊,還要面臨B站這樣用戶自己創(chuàng)造內容的 UGC平臺的圍剿。
波茲曼在他的那本《娛樂至死》描述的情況恰似現(xiàn)在。
我們正在網絡媒體統(tǒng)治的時代,社會公共話語權的特征由曾經的新聞性、邏輯性,逐漸轉變?yōu)槊撾x了傳統(tǒng)語境,變得即時化、碎片化、娛樂化。娛樂當然可以緊緊吸住我們的眼球,盡管它本身可能并沒有什么意義,就是有趣,誰會拒絕看一個有趣的視頻呢?
所以,內容上的失利讓三大平臺的用戶不斷流失。
三大視頻平臺一邊自己出血補貼用戶辦理會員,一邊要花錢在內容上不斷精進,加深娛樂化,達到吸引用戶成為會員的目的。
不能成為風口,那我就跟風, 在這一點上,三大平臺學的比誰都快。
于是千篇一律的面孔,大同小異的劇情,娛樂化的綜藝節(jié)目逐漸充斥著內容平臺。
從盈利壓力上來看,短視頻平臺并不靠內容盈利,它只要吸引住用戶的眼球,就可以依靠廣告和推廣費用去賺錢。
B站這樣的UGC 平臺具有一定的社交屬性,它可以聚攏一批忠實用戶。
“社交+ 游戲 ”,B 站走上了老大哥騰訊的成功之路。
但是專業(yè)內容的視頻平臺,盈利點主要是來自于用戶會員費和廣告,但廣告太多就特別容易讓用戶體驗減弱,讓大家滿意度下降。
在進入2019年之后,視頻平臺與用戶之間屢屢出現(xiàn)摩擦,騰訊就因為好節(jié)目的超前點播被罵上熱搜。
再到今天,愛奇藝還想在會員費上漲價,營收上的壓力已經讓平臺打起了用戶的主意。
這像是走進了一個死胡同。
用戶想省錢,平臺想賺錢,而且平臺要投入更多的費用去制作、采購好的內容。
競爭激烈的市場,降維打擊的同行,內容上的劣勢,營收上的壓力都在使得這種惡性循環(huán)不斷加深。
有人說,這是在娛樂至死。
那到底是用戶選擇偏好了娛樂化的內容,讓市場發(fā)生了改變?還是資本的不斷試探,讓更容易吸引眼球的娛樂化內容成為了主流?
這個問題我們今天無法界定。
但用戶與平臺之間的博弈,專業(yè)內容平臺與短視頻平臺與用戶生產內容平臺的競爭仍在進行當中。
我們不難看到一點,今天的互聯(lián)網競爭里,任何一個平臺,都沒有奢求能迅速轉化用戶,產生消費,而都在悄悄的用內容用營銷占領用戶更多的時間。
那就讓時間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