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俊三實業(yè)
課堂陪伴您的第20天,希望以后每個工作日俊三實業(yè)都可以陪伴您“一起學習,共同成長,把握時代脈搏,奔向光明未來!”
最近空調行業(yè)的新聞多多,我們很多企業(yè)家的偶像董大姐也遇到了煩心事。
先是山東格力大經銷商轉投了美的,接著這邊董姐問雷軍要不要再續(xù)賭約,那邊剛剛賣掉格力電器15%股權的大股東格力集團就和小米達成了戰(zhàn)略合作。
再接著2020年上半年格力和美的的半年報一公布,美的公司的凈利潤達到了 139億,首次超過了格力63.9億,而且是一下子就超過了50%。
這是以往從來沒有的情況,不禁讓人懷疑,格力和董明珠的時代要過去了?
那我們站在一個消費品行業(yè)投資者和企業(yè)家身份的角度去看。
格力代表的不只是中國制造業(yè)技術,還代表了中國傳統行業(yè)的經銷商模式。
今天我就起底格力和美的的渠道模式,通過詳細的分析揭示傳統經銷商模式的轉型升級。
再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兩家企業(yè)的差距。
截止到2020年9 月4日:
美的公司市值4783億
格力公司市值3298億
海爾公司市值1395億
也就是說美的=1個格力+1個海爾
而在一年半之前,兩者的差距并沒有這么大。
在2019年1 月2日:
美的市值2361億
格力市值1948億
海爾市值 859億
美的=格力+0.5個海爾
是什么原因導致格力與美的的差距越來越大?
有的朋友說是受上半年疫情影響的原因,也有朋友說是美的產品多元化的原因。
但這都并不是關鍵,我覺得核心就在于渠道。
電商的出現,渠道的變化,讓格力和董明珠,成在渠道,敗也渠道!
格力的渠道模式
企業(yè)家和投資者都知道,渠道對于消費品的重要性,可以讓消費者隨時隨地買到產品。
董大姐在16年前親手給格力打造的銷售渠道,也代表了中國大部分消費品行業(yè)傳統的渠道模式:
廠家 —— 省級經銷商 —— 市縣級經銷商 —— 終端的分銷模式 —— 線下消費者
2004年由于四川國美擅自降價到成本之下,董姐一氣之下、一夜之間從國美撤柜,打造了今天格力賴以快速發(fā)展的經銷商的體系,當年銷售業(yè)績還增長了30% 。
這種銷售渠道模式有利也有弊,多級的經銷商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壓庫存,有兩大優(yōu)勢:
1、壓庫存模式在銷售旺季的時候,行業(yè)渠道庫存充足給格力搶占很大的市場份額。
2、空調銷售價格上升、原材料成本上升周期有利,過去 15 年中空調零售價格有 10 年時間處于上漲。
有利必然有弊,多級的經銷商壓庫存模式弊端有兩個:
1、渠道需要支付較多的物流、倉儲、資金占用成本
2、管理成本增加
為了維持原有的體系,格力就要采取比同行要高的返點政策,以調動經銷商囤貨的積極性,自然也就造成零售價格比同行高。
不僅返點比同行高,格力還拿出了必殺技,通過與經銷商交叉持股,與經銷商捆綁利益。
格力的銷售公司盛世通過河北京海擔保公司持股格力8.91%,是格力的第二大股東,這樣經銷商就愿意壓貨,與格力共進退!具體的格力與銷售公司股權結構請看文稿的圖!
美的渠道模式
十幾年前美的也曾學習格力這套經銷商壓庫存的模式。
但是在 2012 年之后,美的集團轉型就確立了 “產品領先、效率驅動、全球經營” 的戰(zhàn)略,在渠道里面做了改革和布局。
美的、格力當前渠道差異在什么地方呢:
1、渠道扁平化
2、美的具備電商物流能力(安德物流)
3、執(zhí)行 T+3 柔性生產模式
格力和美的渠道模式對比
決策源于數據,格力和美的兩種渠道模式優(yōu)劣,最終必須從數據的角度反映出來,這樣無論在企業(yè)家經營決策和投資者投資決策上才有真正的價值。
我收集了中金公司的一個有關美的和格力渠道的研究數據,看完這個圖,相信你可能會有一種后背發(fā)涼的感覺。
各位仔細看看文稿中的圖,以格力美的主力產品1.5P匹變頻空調為例。
在2018年以前,格力與美的同樣是成本 1750元的空調,經過出場37% 的加價,再到省級經銷商 10% 的加價和返點,再到終端的
20% 的加價和返點和 15%的增值稅,到消費者手上就是
4160 元和 3775元,差價是
384 元!
在2018年,美的進行商務中心改革后,減少了省級經銷商的 10%的加價和返點,這個時候格力與美的終端差價達到了586 元。
2018年空調原材料銅鋁的價格下跌了超過30% ,美的T+3 柔性生產模式也發(fā)揮出了 “ 庫存少” 的優(yōu)勢,生產成本下降了 8% 左右,終端上的差價達到了983 元。
從384元到983 元,這里體現的就不只是品牌價值了,而是兩家公司的管理效率和消費者的智商稅了。
有次我觀察到深圳體育館的改建,工地上使用都是美的空調,我問做工程的朋友,他說工程投標基本上用的都是美的,因為這個價格差會影響工程中標。
董姐老矣?格力的變革
格力能成為行業(yè)第一品牌,自然也不是吃素的,面對渠道扁平化和電商滲透,格力也開始在轉型。
家電零售市場電商滲透率已經從2014年的 12%到達了2019 年的 39% ,小家電滲透率 達到了 50% 、非安裝類大家電滲透率達到了39% 、安裝類大家電滲透率達到了 33% 。
三大白電龍頭中,就格力的電商渠道占比最低,線上渠道轉型速度最慢。
大家都知道改革最難的是解決組織內部的利益分配,這次疫情可以說是間接引爆了格力的渠道問題。
董姐真的老了嗎?
其實,董姐是我們值得敬佩的一個企業(yè)家,面對一季度突發(fā)疫情,董姐率先開啟了格力直播帶貨模式,進行線上轉型。
5月董姐就嘗試了抖音、快手、淘寶、京東直播,效果也越來越好。6月1日董姐在線上 6大平臺里面開啟直播,同時也配合線下3 萬家門店同步直播,利用線上影響力為線下導流,線上、線下相結合形成網絡批發(fā)模式。
將直播中接到的訂單,根據收貨地址分配到就近的專賣店,由專賣店負責配送和服務,也就是在平衡線下門店的利益。
做到這一切,其實并不容易。
很多朋友問,宋總你作為一個投資者,怎么比我們很多企業(yè)家對渠道體系了解的更多呢?
在投資前,一定要對每家公司做深入的研究,就算不能做到像董姐、方洪波(美的董事長)一樣了解格力、美的,至少也要達到70%,這樣你才比其他投資者更有優(yōu)勢。
這樣你就真正能了解投資邏輯,投資才有信心和底氣,尤其是面對企業(yè)重大改革和困難的時候,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這個就是投資和投機的區(qū)別!投資真正考驗的就是對你買的東西了解程度。
投機更像是買彩票,買的就是一串數字,但是買股票買的不是一個股價的數字,而是股票背后的一個公司、一個產業(yè),這也就是巴菲特價值投資成功核心!
正如5月份巴菲特股東會所說:千萬不要白白浪費這次危機,每一次改革都會有外部宏觀環(huán)境和行業(yè)內部的壓力,面對困難迎難而上,這是企業(yè)家的責任。
董姐在格力面對疫情和渠道改革里面的付出值得我們每一個企業(yè)家去學習和投資者的敬佩。
祝愿格力改革成功,為中國傳統經銷商體系改革摸索出一條轉型成功的道路。
讓消費者受惠,少點中間商賺差價,以更低的價格享受更好的產品。
最后我問大家一個問題,你覺得,出現什么信息、信號,標志著格力的渠道改革成功呢?